2024年3月5日发(作者:)
2
2
2
2年5月第2卷第3期wOaUBgtUVJoumat
of
Beghu
UniversityMay.
2222Vol.
12,No.
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刘
莉1*,高瑞阔1,华磊2(/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2.皖西学院办公室,安徽六安237012)摘要:公示语翻译对外展现了地方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地的文明程度。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策略
为切入点,从语言、交际和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六安“茶谷”景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翻译生态的角度提
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部门提高景区英译公示语的翻译质量提供理论视角和实践策略,并最终提高公示语翻译的
有效性。关键词:公示语翻译;“三维”转换;“茶谷”景区;翻译生态中图分类号:H3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
-0080
-05Reserrch
on
Prablems
and
Countermersurrs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o
Scenit
Spotr
fram
Perspective
of
Ech-translatologyLIU
Li1*
,GAO
Rui-kuo1
,HUA
Lek((.School
of
Foreiyn
Lauguayes
-
West
Andul
University -
Lu'
an
,237012,
Andul
;2.
Office
U
West
Andul
University,
Lu
* au,237012,
Andui)Abstract:
The
imaye
of
a
place
con
Ue
shown
Uy
the
translation
of
puUPc
siyns,
and
the
level
of
civilization
of
the
place
con
also
Ue
represented
Uy
it
to
a
cekain
extent.
It
tooP
the
three-kimensioual
transfowna-
tiou
stratepy
of E
co
-tran
slatology
as
the
Ureanthrouuh
point
in
this
pdpew
The
discossion
of
the
paU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UPc siyns
in
the
"Tex
VlPy”
scenic
spots
in
Lu'
an
was
corked
out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languaye,
communication
and
colture.
The
coa^esponding
counteunexshre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cology.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used
to
provike
theoretical
perspeyt
tives
and
practicol
stratepies
for
relewnt
depaWwents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uUPc siyns
in
the
scenic
spot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ffedivnos
of
public
siyns
woras: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yns;
thwe-kimesmua
transfownatiou;
u
Tex
Valleyscenic
spots;translation
ecology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国际
形象,错误的翻译不仅会误导外国游客,而且会给城
究对象,是因为该市景区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存在普
遍性和代表性,对其他相似类型城市的旅游和城市
形象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市形象带来消极的影响。六安市以“茶谷”项目为
主线,大力推进旅游建设,笔者在考察调研“茶谷”
景区各景点语言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现景区公示
语标牌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汉英翻译方面的问题。
1理论概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承载着传播文化
的重任,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与否映射出一个国家或
本文选取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旅游景区作为研
收稿日期:2020
-12
-09
*通讯联系人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7jyxm0381
,2020jyxm0127);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
程(2020szsfUc0912);皖西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WXZQ1422)。作者简介:刘莉(1283
-),女,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
刘莉等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在公共场所承担着向人们展
81“茶谷”景区公示语英译语言维层面的选择性适应
示或播报功能的语音、文字或图形符号皆属于公示
语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作为外宣翻
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旨在传递信息达到特定
转换问题主要体现在译文的拼写错误、格式不统一
及语法与用词的错误等方面。2.1.1
拼写问题的交际目的,在展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人文
环境建设和对外交流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翻译是建立在两种不同语言的符号转换基础上
的,正确的将源语符号转换成译语符号是对翻译准
确性最基本的要求。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
胡庚申2028年提出“翻译生态环境”这一概
念,奠定了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基石。生态翻译
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从生态学途径或生态学视角进
“茶谷”景区介绍性文本的英译内容中存在着不容
忽视的拼写错误。行的翻译研究⑵。它将翻译生态与生物生态进行
隐喻地类比,着重研究翻译人员自身与翻译生态环
境之间相辅相成的适应选择关系。“关联序链”理
论指出,翻译生态系统内各相关利益者之间都存在
着内在的双向关联互动和重叠交叉现象⑶。而在
翻译实践中,“三维”转换策略指导着译者从语言
维、交际维、文化维等多维度进行“选择性适应”并
完成翻译生态系统转换⑷。如图8所示,将翻译过
程视为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的话,译者在各个
维度上的选择性适应转换,语言维是基础,交际维是
加持,文化维是拔高,三个维度循环往复、缺一不可,
目的在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及正常运转。图1
"三维”转换策略生态示意图2
“茶谷”景区英译公示语存在的问题以六安市“茶谷”项目所包含的旅游景区公共
标识牌和景区介绍性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所
用语料皆来源于笔者实地考察“茶谷”景区各景点
调研所取得的资料和图片,下文将从语言维、交际维
和文化维三个方面来归纳与分析部分景区公示语英
译文本在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2.1语言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使用不同的翻译手
段来选择适应度最高的译文,以达到对源语和目的
语不同语言形式进行选择性适应转换的目的⑹。比如在“习文台”景点将“文翁”误拼为“Wen
Wong”,“翁同騄”误拼为“Wong
Tonghe”,两处皆将
“翁”误拼为“
Wong”; “刘邓大军指挥部”景点标牌
将"刘伯承"误拼为"Liu
Bo
Cheng”;
“习文台"景点
将对孙家鼐的介绍“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
..."中的"累迁"译为"he
haC
one
taCex
the
posi-
tUns”,很明显是将“once”误拼为“one”
;在介绍“未
名四杰”的家乡六安时,将“六安”误拼为“
Laan";
"仰古台”景点将"孙叔敖”误拼为"Sun
Shuao”,无
独有偶,“司马迁”误拼为“Si
Maqian”。2.1.2
格式不统一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拼写错误之外,“茶谷”景区公
示语译文中还存在着对同一景点名称作不同翻译的
现象,由此会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不解。比如在景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
挥部”,两块介绍性文本标牌中对该指挥部的翻译
分别为"Font
Heapquarters
of
Lin
Bo
Chexg
and
Deng
Xiaoping'
s
Aony
to
Advance
toward
DaCio
Mountains”
和^
Font-line
HeaCquaOer
for
Lin
and
Deng
Aony
in
the
DaCio
Mountains”,在对"前线指挥部"和"刘邓大
军”的翻译上两个译文没有保持一致。在“仰古台”
景点,李时珍的籍贯地蕲春被译为“
qmhun” ,除此之
外“茶谷”景区中的介绍性文本标牌上多次出现对
"省"(Province)和"县"(County)的翻译格式不统一
现象,时而首字母大写,时而首字母小写。2.1.2
用词及语法问题选择性适应转换不成功的译文还表现在用词、
语法等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范,这表
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成功地完成从源语到目的
语的生态环境转换。在“茶谷”景区各景点的介绍性文本中涉及多
处对古人字、号的翻译用词错误,比如在孙叔敖的简
介译文中将“字”翻译为“
suoame”;又如李公麟的
简介“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被译为“He
was
also
named
as
Boshi
with
the
suoame
of
Longmianjushi,
将“字”译为me”、“号”译为“suoame”,译文中
82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5月
第10
卷
第3期(总第57期)化维能否有效地转换。事实上大多数外国游客对中 的用词很显然也存在着选择错误。“大龙门”景点介绍中提及黄巢写过一首名为
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在相关文化
背景知识缺失的情况下,外国游客很难理解“
Xian-
feng
peUod"所处的年代和"Gnangxu
"所指为何人。《菊花》的诗,译文为:Huang
Chao
have
wrote
a
poet-
U,
The
Chrysanthemum;"未名四杰"的生平简介:三
十年代著名作家、学者、教授,被译为:They
are
fa-
moxs
writer,
scholar
and
professors
in
the
1936s;"景
综上所述,“茶谷”景区公示语的英文译文在生
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策略的三个不同维度的转换
区内严禁烟火"被译为:Fireworks
is
pmdigited
within
the
area。以上三处译文中已出现了时态错误、动词
与适应选择中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引起相关
部门的重视及改进。形式错误、名词单复数混用等语法错误,诸如此类的
硬伤,不胜枚举。22交际维评判景区公示语翻译在交际维层面的转换及适
应选择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公示语译文在目的
语游客读来是否与源语游客读来具有一样的交际效
果。在“茶谷”景区的各类公示语标牌中不乏交际
维层面存在问题的范例。比如将“景区内严禁烟火”译为:Fireworks
is
pmdiditecl
within
the
area。此译文的问题首先在于
译者不了解公示语性质导致译文不符合公示语用语
规范,其次在于对“烟火”这个词的翻译将在交际维
层面上直接导致与外国游客间的信息传达出现失
误。又如,将“保护文物严禁翻越”译为:Hemtage
coxsematiox
non-crossing,不符合英文公示语的表达
习惯,且有过度表达之嫌。无独有偶,“栈道险要注
意安全"被译为:Pland
RoaP
aPvantayeous
safety,外
国游客看了以后只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2文化维文化维的转换及选择性错误将会导致文化误读
和文化缺失,因此,在对景区公示语标牌中的介绍性
文本内容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译者注意文化维的
转换,以及对此种翻译生态环境转换的选择性适应
是否能够有效传递双语文化内涵。景区中关于蒋光慈的介绍:组织“太阳社",编
辑《拓荒者》等文学杂志,被译为:He
once
oryanized
and
editeV
the
literature
mayazine
lide
" Sunshine
PuUc
lisping
Hoase"
and
"Pioneer”。在不考虑语法、句式
结构正确性的前提下,此译文并不能准确地传达原
文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如:何为“太阳社”等。“习文
台”景点介绍孙家鼐:咸丰期间状元,与翁同騄同为
光绪帝师,译文为:Sun
Jianal
was
the
number
one
scholar
in
Xianfeng
peUod.
He
and
Wong Tonghe
were
the
teachers
of
Gnangxu,姑且不论语言维层面的问
题,译文中将“咸丰期间”和“光绪”直译为“
Xnnneene
peUod"和"Gnangxu"完全没有考虑到外国游客对中
国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也就是没有考虑到文
3景区英译公示语问题的对策胡庚申的“关联序链”理论从生态理性视角提
出研究翻译生态体系不能孤立地局限于翻译本体生
态系统,还需要关照到翻译管理、教育与市场生态系
统之间的整体性关联互动⑶。基于胡庚申的这一
理论,笔者提出重构景区翻译生态系统的模式,如图
2所示。图2翻译生态系统重构示意图翻译生态的优化构建必须以本体生态为核心,
有效协调、融合翻译的外部生态环境,实行管理、教
育和市场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以下将结合前述六安
“茶谷”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具体阐释应对策略。
32从翻译本体生态环境着手翻译本体生态环境主要由语言、交际、文化生态
环境组成(如图2),也由这三个维度决定译文的翻
译质量如何。因此,在每个子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都
需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改善。32.1
语言生态环境在语言生态环境层面,译者在景区公示语英译
过程中进行的选择性适应转换,体现着译者的语言
素养、基本功和责任心。景区公示语英译中正确的
拼写,准确的文本格式,细心雕琢的词汇及语法等是
译者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来成功完成的双语
语言生态环境转换。景区中的翻译错误大多因译者语言功底薄弱、
不了解基本翻译规范、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所致。
刘莉等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例如:前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误译,据《公共服务
83tayeous
safety
)建议改译为:Caution
!
Mind
your
step,
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涉及人名、
地名的翻译需采用汉语拼音直译,形成惯例的除
外[4]0因此,对“翁”的误译“
Wong”,应改为
"Weny";"Liu
Bo
Cheng"应改为"Liu
Bocheny";
外国游客看到标牌就能一目了然。因此,在翻译景区公示语时,译者可大胆地采取
"拿来主义",用目的语游客所熟知的目标文本来代
替“不知所云”的译文,可善用《规范》中的相关英译
"Luan
"应改为"Lu
'
an
"
;
"
Sun
Shuao
"应改为"Sun-
shn
Ao"
s’Si
Maqian"应改为"Sima
Qian",因"孙叔”
公示语范本,以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3.1.6
文化生态环境与“司马”乃为复姓,这里还涉及文化层面,即译者
对汉语的姓氏文化知识缺乏;薪春"qichun”应改为
在文化生态环境层面,译者在适应源语与目的
语不同的语言、交际生态环境的同时,应考虑及时传
"Qichun"省"(Province
)和"县"(County
)统一首
字母大写处理;前文对古人“字”的翻译sumame指
姓氏而非表字,建议改译为:secondap
personaname
;couWesy
name
或
style
name
?译文"Huang
Chao
have
wate
a
poetp, The
Chwsanthemum”,不仅
出现助动词“
have”的第三人称单数误用(应为
“has”)和主动词“wkte”的过去分词误用(应为
"wWtten”),行文结构亦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又
女口
,译文"They
are
famous
wkter,
scholar
and
profest
sors
in
the
1237s",显而易见名词单复数形式有误:
professors用的复数名词,而wWter和scholar用的却
是单数名词,按照英文的语法规则,译文中这三个皆
应为复数名词。因此,能够成功完成双语语言生态环境转换的
译者需为专业素质过硬,对源语和目的语可以运用
自如的高级翻译人才。另外,校对人员在对译文准
确性进行后期校对时,也应做到细心、严谨、专业,严
格把控质量关,注意规避拼写等错误,并对译文作统
一格式的细节处理等。3.1.6
交际生态环境在交际生态环境层面,要求译者在适应源语与
目的语不同的语言生态环境转换的同时,考虑到目
的语游客的阅读感受,有选择地将文本进行恰当的
移植,尽可能地使用在目的语国家被人们普遍接受
的地道表达方式,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意图。景区中部分公示语标牌翻译错误即属于双语交
际生态环境转换失败,例如:前文提到的误译“景区
内严禁烟火"(Fireworks
is
proPikited
within
the
are-
a),不仅在语言维层面有错,而且在交际维层面的
错误将直接导致信息传达失误,因此处“烟火”并非
"UreworUs”(烟火或烟花),而是指任何形式的
“火",故此处的英译公示语可改译为“No
Fke”或
"No
Bnming",通过首字母大写,简洁、有力地向外
国游客传达相关信息。“保护文物严禁翻越”(Hew
itaye
consewadon non-crossing
)
建议改
译为:No
Crossing;"栈道险要注意安全"(Plan)
Road
advad-
达文化含义,将文化传播有机地融入到目标文本中,
使目的语游客在阅读译文的同时接受中国文化的洗
礼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例如:前文提到的关于能否将“太阳社”译为
puUlishing
house的问题,外国游客大多不了解太阳
社其实是一个文学团体,原译文易造成文化误读,因
此“组织’太阳社’,编辑《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可
改译为:He
organized
"
Sun
Society"
(
a
revolutiouaw
literature
yaup)
and
edited
the
liteaw
mayazines
Pke
"Pioneer”
and
etc。又如,“咸丰期间状元,与翁同騄
同为光绪帝师”译文的问题,原译文易造成文化缺
失,其实在译文中适当的增译几处文化背景知识就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将"Xianfeng
peWod"改
译为"Xianfeng
PeWod
of
the
Qing
Dynasty
(1859)”,
"Gnanyxu"改译为"Emperor
Gnanyxu",既便于外国
游客理解标牌上的内容,又可以有效地将中国文化
传播出去。因此,要求译者具备博学的双语文化知识和敏
锐的双语觉察力,以便有效地传递文本中的文化内
涵,避免文化误读和文化缺失,在需要对景点相关文
化内容进行添加和增译时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实现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议在组建翻译团队时
聘请精通本地文化的专门人才为文化顾问,使翻译
人员构成更加多元化,利于精准地对文本中文化内
涵的解读和翻译。3.6从翻译外部生态环境着手解决景区公示语翻译问题和提高公示语翻译质
量不仅需要在翻译本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上下功夫,
也需要在翻译外部生态环境上去改善,如:管理、教
育、市场生态环境等,它们与翻译本体生态环境一起
构成了翻译生态体系的整体(如图2)。3.6.1
翻译管理生态环境由上文所列的“茶谷”景区公示语翻译问题可
见,六安市景区翻译管理生态环境存在着监管职能
缺失的问题。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景区公示语在本
体生态环境三个维度上频频出现翻译问题却得不到
84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5月
第10
卷
第3期(总第57期)环境也同样影响着翻译产品的质量,因此,在思考景
及时反馈和更正。建议市政管理部门调整管理机
制,在相关职能部门(如:文旅局等)下设一个语言
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对策时应做全面的考虑,上述对策可概括如图3所示。培养高级翻十、
倉请专门八
服务部,主要职能为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交流,促进
景区语言服务建设,确保景区语言服务质量。例如:
实施六安市语言服务资格认证或制定个人和企业旅
游景区语言服务准入制度,严格把控语言服务人员
的素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参
才为文化顾
F质龙硬等)/员职业素养(细心、严7等)>问(精通本
逸文化等)/考厦门市的做法,联合地方高校、翻译企业等各方力
量着手在《规范》的指导下,组织人员编制适用于辖
馆《XX”
公共服务领
域英文译写
逸范》,M区的《XX市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322翻译教育生态环境翻译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对翻译人
才的持续培养方面,有利于保持整个翻译生态系统
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建议市政府加强与地方高校间
的合作,联合培养翻译专业人才。首先,政府可设立
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地方高校加大培养翻译专业
人才的力度,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就业机会。
其次,地方高校应在学科建设方面向旅游翻译有所
倾斜。例如:地处六安市的高校皖西学院(目前没
有旅游英语专业),可以结合六安市打造旅游城市
的发展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设置旅游翻
译等相关专业,达到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广博文
化素养的高级翻译专业人才的目的。最后,鼓励更
多的高校教师加入旅游翻译人才的培训工作。例
如:相关职能部门可与地方高校合作,组织各类旅游
从业人员外语培训;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将提高
翻译专业学生以及其他参与培训人员的翻译实操能
力落到实处。322翻译市场生态环境改善翻译市场生态环境的目的在于建立旅游翻
译市场健康、有序的生态环境。语言服务相关企业
应从提高企业资质,寻求可持续发展开始,充分注意
企业自身规章制度、业务范围、监管措施和人员素质
的建设。例如:企业应及时对其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对其旅游翻译产品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并建立自
我评估和检查复核机制等。翻译市场生态环境的改
善还有赖于相关职能部门对翻译市场生态环境的监
督与管理。例如:加强对语言服务单位工作的指导,
严查翻译相关企业的资质等,为翻译市场生态环境
的改善把好关。翻译质量的提高,需要关注翻译的整个生态体
系,翻译的本体生态环境固然重要,翻译的外部生态
加强对稠译
市场生态环
境的监管实施翻译企
z使朋y业资格认证
、他腹或制度准入度>图3景区英译公示语问题对策解析图4
结论针对“茶谷”景区英译公示语在生态翻译学视
域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将翻译本体生态环
境的改善作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并与翻译外部生态
环境的改善相融合,从而找到适应选择度最高的高
质量译文,才能够成功地完成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
翻译生态环境转换,使景区公示语译文达到准确传
递信息、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
需要译者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相关部门、单位的支
持和配合。参考文献:[1
]皮德敏.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原则研究[J].外语学刊,
2014(6)
:131
-134.J
6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6):
11
-15.[3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
启示[J].中国外语,2011,8(6)
:96
-99.[4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
翻译,2011,32(6)
:5
-9.[5
]宋志平湖庚申.翻译研究若干关键问题的生态翻译学
解释[J].外语教学,2016,37(1)
:
147
-1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GB/T30204.1
-
2017
[U].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
1
-6.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9591500a163915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