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理论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应用_论文

STS教育理论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应用_论文


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

! ! 二 堕 CN12—1352/N 实 验 室 科 学 第14卷第6期2011年l2月 LAB0R A r0RY SCIENCE V01.14 No.6 Dec.2011 STS教育理论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刘俊红,王福梅,刘瑞芳 (河南城建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平顶山467044) 摘要:STS理论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对发酵工程教学中引入STS教育 理论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发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STS理论;发酵工程;微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Q815;G4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305.201 1.06.016 Application of STS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LIU Jun-hong,WANG Fu-mei,LIU Rui—fang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Henan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Pingdingshan 467044,China) Abstract:STS theory aims at improving not only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ability,but also practical ability,which contirbute to serving society.By introducing STS 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fer- mentation engineering,strategies and problems concerned are analyzed,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heo— 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cultivation in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Key words:STS theory;fermentation engineering;microbiology 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 教育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科学教育 改革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TS教育是“科学・ 技术・社会”教育的简称,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关 系为重点而组织实施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u J。一 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其中的一条重 要内容是必须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 加物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 创新转变。因此,在发酵工程的教学中引入STS理论 既是教学内容的要求,又是实现新时期党和国家重大 战略任务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方面,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支持,即强调动手实 践;另一方面,强调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尤其是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即突出 知识的应用。STS理论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科学意识及科学技能、技术意识和实践技能、社会意 识及服务效能 。 1发酵工程教学中引入STS理论的策略 1.1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科特点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中五大技术体系之一(见 图1) J,是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的桥梁与纽带,学 科间的知识交叉在所难免。优化教学内容,协调学 科关系,加强知识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尤为重要。 发酵工程是微生物学、工程技术设备以及经济学 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和 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发酵 (1)发酵工程与微生物学的关系 工业的菌种筛选、培养基制备、无菌技术、发酵过程控 制、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产物的提取与精制、发酵工 厂工艺设计、发酵经济学以及各类发酵产品的生产工 艺;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要求学生在掌 发酵工程中讲述的内容涉及到微生物学、下游 技术设备以及经济学等学科。其中发酵工业菌种的 生理生化特征、培养基的分类与制备、常用的无菌技 术等知识在微生物学中已经有了详细的学习,因此 在发酵工程中仅作为对知识的回顾;对于无菌空气 握发酵原理的同时,学习常见产品的制备技术与关键 环节控制,学习发酵工厂设计和经济学理论,为将来 从事有关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总书 记和温家宝总理近来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 的制备、发酵过程控制以及发酵产品原理与技术应 用等内容做深入的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把各部分知 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 

刘俊红,等:STS教育理论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理解与记忆,以较强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实现知识 47 叉学科的学习,突出了本学科的特色;另一方面,使 的社会化。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一方面巩固了交 知识系统更加精炼,减少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I苴禹1I螯 上任厂 -雹L 广-{细胞工程广 }细胞工程卜 0 ; 生物新品种I _.{发酵工程} 几 广= ] V 叫酶工程r 图1 生物技术五大技术体系图 (2)发酵工程与下游技术设备的关系 上,结合空气污染现象,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 下游技术设备是对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纯化的原 握,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理、方法、设备、操作以及重点、难点等环节的深入细 (2)联系课程中的重大事件,提升学生的综合 致的阐述,因此对于发酵工程中的该内容只需要学 素质 生了解不同产物提取与纯化的基本方法、原理以及 例如在讲解发酵工业的无菌技术时,插入巴氏 步骤即可。 灭菌法发明的背景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 (3)发酵工程与经济学的关系 坚定学生通过科学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的理念,真 发酵工程最终的目的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以 正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讲青霉素发现的背景故事, 及工艺用于实际的生产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 让学生明白认真观察和不懈努力是通向成功的捷 此在发酵工程的教学中应对发酵企业经济效益的评 径,机会只垂青勤奋者,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和生活 价方法和体系进行分析和阐述;同时经济学的知识 点滴做起,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服务社会 和理论体系比较宽泛,只需结合发酵工厂的实际有 的能力,投身于实践的大潮中。 选择地讲授,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切忌“眉毛 (3)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胡子一把抓” 。 发酵工程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食 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综合分析,对发酵工 品、医药、化工以及能源等领域,和生活紧密相关,因 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 此在学习时,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赋予理论 出、特色鲜明,整个知识体系条理眭强。 知识社会与生活的外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比如发酵罐的设计中搅 (1)结合学生的知识体系,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拌装置的设计,以生活常见的电扇为例进行阐述,生 对于与微生物学的交叉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 动贴切,更容易接受。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 (4)结合课题教学,开展专题讨论,发挥学生潜能 了师生的互动,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至于无 收集有关发酵工程技术应用的前沿课题,开展 菌空气的制备、发酵过程控制、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专题讨论会,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 以及发酵原理技术的应用等重点知识,采用启发式 认识。通过从原料的选取到产品的提取等各个环节 教学,提出问题,逐步深入,循循善诱,紧抓住学生的 使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拓展了 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 思维,可以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比如:针对当前 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例如:在学习培养基设计的时 的热点问题——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展开讨论, 候,提出问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 先讲解生物能源的概念和种类,然后以生物乙醇生 其作用、培养基配制注意的问题等,完成对已学知识 产为例,让学生设计制备的方案。原料的选择有哪 的回顾和复习;无菌空气的制备中重点讲解典型的 些?不同的原料处理方法有何不同?菌种的培养条 制备工艺“两次冷却,两次分离,适当加热”_9 J,分别 件如何选择?产物的提取采取何种工艺?学生在完 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启发学生的思 成方案设计的同时,实现了对培养基设计、种子的制 维,激发学习兴趣;在如何提高过滤空气的效率问题 备、无菌技术、发酵条件的控制以及产物的分离纯化 

褰 验 室 科 学 等知识的具体应用;尤其是通过原料的选择,对石化 效途径。 能源带来的危害和生物能源的优势有了更清楚的认 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利用所学知识 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5)多媒体教学,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粉笔+黑板”模 (1)做好基础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出所学知识与社 会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开设发酵工程的基础实验,如 发酵罐的操作与应用、发酵污染的检测与判断以及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与活菌计数、糖化酶摇瓶发酵实 式_l ,通过形象的动画和图片以及相关的视频资 料,在扩大信息量的同时,给学生视觉和感官的刺 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穿插大型 发酵企业的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以及发展方向,使 学生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而掌握更多 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动手与创新能力 验等,通过严谨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发酵工程的 基本实验技术和主要产品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流程。 (2)开展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提出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展 示的空间,操作流程见图2。如在实验室制备谷氨 酸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查阅资料,进行实验 设计,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以及重点、 难点控制等。在设计实验时,一方面加深了对相关 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大量的阅读资料,开拓 了学生的视野。 当今社会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发酵工程实 验技术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有 图2实验设计操作流程图 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发展的 清楚,重点突出;正确处理交叉学科在本课程中的比 重,使学生既巩固了以前的知识,重点掌握发酵工程 趋势和方向,进一步认识到发酵知识在整个知识体 系中的地位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4深化生产实习。提升社会责任感 的知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得各学 科的教学各有侧重,有效避免有广度没有深度的 现象。 结合生产实习的内容和环节,提出问题,使学生 带着问题到工厂去,在实际的生产中解决问题;同时 联系所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知识,分析实验室阶段和生 产阶段的主要区别;广泛调研,了解技术进步与社会 2.2结合学生实际 避免脱离社会 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服务于社会与就 业以及科研工作的。因此,对之前毕业学生的就业 与研究方向以及从业能力进行跟踪调查,掌握他们 需求,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例如:宝丰酒厂的生产 实习。参观实习之前对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 制以及设备等进行介绍,然后提出伺题,通过技术员 的讲解和参观以及学生的现场提问,让学生在所学理 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对白酒的主要生产环节如曲的 制备和“清蒸二次清”的典型工艺的了解,对白酒的生 产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更加认识到知识社会化的意义。 的动向和社会的需求动态,为今后学生的培养方向 提供依据,减少盲目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3应用STS理论的教学效果 3.1优化了知识体系 STS理论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运用,使相关学 科的讲授有的放矢,层次清楚,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 2在发酵工程教学中应用STS理论需要注 复,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同时对学科间的 意的问题 知识网络的理解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学习效率的 2.1紧密联系专业。防止广而不精 提高。 3.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STS理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对本课程 的主要内容的讲解应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做到层次 

刘俊红,等:STS教育理论在发酵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辅之以课题教学,让学生广泛查阅资料,设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49 实验方案,并通过实践予以检验,提升学生运用学习 资源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 出来的学生就完全摆脱了“书呆子”、“死读书”等, 真正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合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启发 [1]付艳平王光野.生物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 ,有效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2):113—116. [2 2喻杰-应用STS教育理论优化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现代教 育科学,2010( ):25-26. T 教育的特点…・比较教育研究, 00 ( ):。。一 [。]黄晓・论s[4]周爱.飞,35於红.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STS教育探索与实践 学生运用所需的发酵工程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J]・物理教学探讨,2007(3):34—37・ 问题的方案。虽然就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还不会 [ ]杨振曦_高师化学学科教学中加强 Ts教育的探讨[J]_中国 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毕竟给学生运用知识、服务 [6] 2009( :86-87 ̄艳,周.发酵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 社会提供了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t,463):46. 和使命感。 [7]姜宁,刘晓鹏.发酵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酿 4结语 : ,等.巧用案例与问题法提高发酵工程 总之,在发酵工程教学中引入STS理论和素质教 工艺原理教学效果[J]_微生物学通报,2011(2):256—260・ 展,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生 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10]-.1王-"I越"al zt ̄基于 发酵工艺原理教 ,2Ol , , _.发酵工 综合性实验课的探讨 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由于STS [J]_中国现在教育装备,2009(15):80—81. 理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具体应—— 用,符合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为社会培养 收稿日期:2011—07—10 综合素养较高的优秀人才,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服 修改日期:2011—09—06 务社会,因此,STS理论在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 作者简介:刘俊红(1972一),女,河南鹤壁人,博士,副教授, 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事生物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上接45页) [2] 宋玉秋,余小滢,刘淑萍.在电子工艺实习中培养学生综合素 实习过程同学分工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 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5):93-95. 组织管理能力。实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师生一 [3] 张群英,提高电装电调实习成效的探索和实践[J].科学之友, 2010(11):137-138. 起探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陈海忠,吴建明.“电装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 4结束语 教育,2009(5):106—107. [5]方凤才,唐柳,王海波,等.高校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实践研究 电装实习是我校理工类本科学生入校后第一个 [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3):119—122. 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类教学课程,通过电装实习系统 [6]高秀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新思路[J].实验科学与技术, 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电子电路基本 2004(1):87-88. 应用知识和工艺管理技能,提高了学生工作实践能 [7] 李沛,侯晓霞,胡延平.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之实践[J].中 国电力教育,2010(7):149—150. 力和创新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和发 [8] 曹啸敏.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J].中国科教 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电装实习目前的教 创新导刊,2009(35):47. 学情况,我们拟进一步加强电装实习课程改革,有计 [9]李国平,周嵘,郑堤.改进实践教学加强工程教育[J].实验科 划地将电装实习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相关竞赛活 学与技术,2005(3):59—6o. 动相结合,并着力将电装实习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 [10] 张毅,罗元,吕霞付,等.改革实验方法,构建创新实践教育平 台[J].素质教育论坛,2010(10):45-47. 等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营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 补的环境,提高电装实习课程的辐射能力。 收稿日期:2011一O5—2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作者简介:吕霞付(1966一),男,安徽六安人,博士,教授,自 动化学院工程实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智 [1] 芦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4): 能仪器仪表。 RR—Rq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9075200a160285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