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代建盏底足特征

各年代建盏底足特征


2024年2月16日发(作者:)

各年代建盏底足特征

建盏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不同年代的建盏底足特征有所不同。以下是各个年代建盏底足的特征描述:

1. 元代建盏底足特征:

- 底足多为圆形,底足下缘明显内撇,常有内外棱线。

- 底足底部呈凹陷,与盏身接触面积较小。

- 增益圈比较粗糙,尚未发展成为后来鼻翼足的形态。

2. 明代建盏底足特征:

- 底秤呈折角下沉型,也称为飞盘足或路基底。底足四角多略向内弯曲。

- 常有一层厚重的釉灰或火烧色釉,粗糙的堆贴,有时底足会露出赤褐色胎质。

3. 清代建盏底足特征:

- 常见的底足形态有鼻翼足、环足和圈足等。

- 鼻翼足是指盏底两侧向外翻卷,类似于鼻孔的形态,较为常见。

- 环足是指盏底四周有一个向下的环状凸起,常用于普洱建盏。

- 圈足是指盏底四周有连续的一条或多条凸起线条,多见于茶泡建盏。

4. 近现代建盏底足特征:

- 底足形态更加多样化,包括锥足、线足、棱足等。

- 锥足是指底足中央凸起,呈圆锥形。

- 线足是指底足由若干细线构成,形成一定的图案。

- 棱足是指底足有明显的凸起棱角,常用于知青建盏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描述仅为一般情况,不同制作工艺、地区和窑口的建盏底足特征可能会有所不同。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8014145a153621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