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术语

轮胎术语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

3.5 轮辋和轮胎尺寸术语

3.5.1 轮辋 rim

在车轮上安装和支承轮胎的部件。

3.5.2 理论轮辋 theoretical rim

轮辋名义宽度与轮胎名义断面宽度具有规定比值的轮辋。

3.5.3 标准轮辋 standard rim

在各种使用条件下,能与轮胎获得最佳配合,充分发挥轮胎性能的轮辋。

3.5.4 允许轮辋 permitted rim

在标准轮辋以外,允许与轮胎配合使用的轮辋。

3.5.5 轮胎名义直径 tyre nominal diameter

理论上统称的轮胎直径。

3.5.6 轮胎名义宽度 tyre nominal width

理论上统称的轮胎断面宽度。

3.5.7 总宽度(W) overall width(W)

轮胎按规定充气后,轮胎断面两外侧之间的最大距离,包括标志装饰线和防擦线所增加的宽度(见图3)。

3.5.8 断面宽度(S) section width(S)

轮胎按规定充气后,轮胎断面两外侧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包括标志,装饰线和防擦线所增加的宽度(见图3)。

3.5.9 断面高度(H) section height(H)

轮胎按规定充气后,轮胎外直径与轮辋名义直径之差的一半(见图3)。

3.5.10 外直径(D0) overall diameter(D0)

轮胎按规定充气后,胎面最外表面的圆周直径。

3.5.11 高宽比(H/S) aspect ratio(H/S)

轮胎断面高度与断面宽度的比率。

3.5.12 自由半径 free radius

轮胎装在规定的轮辋和在额定气压无负荷状态下,其外周长除以2π。

3.5.13 零点半径 datum radius

轮胎按规定充气后,从轮胎旋转轴中心到断面最宽点之间的距离。

3.5.14 胎冠帘线角度 crown cord angle

轮胎胎冠周向中心线与胎冠部位的胎体帘线排列方向所构成的夹角。

3.5.15 帘线密度 cords density

垂直于帘线方向的轮胎各部位帘布每10cm宽度所含有帘线根数。

3.5.16 行驶面宽度 tread surface width

两胎肩点之间胎面行驶面的轴向距离。

3.5.17 行驶面弧度高 curveture height of tread surface

胎肩点至轮胎外直径平面切线之间的距离。

3.5.18 胎肩点 shoulder point

行驶面弧度与胎侧弧度(或直线)的交点。

3.5.19 胎圈宽度 bead width

胎圈外表面至内表面胎趾上的最短距离。

3.5.20 胎圈着合直径 bead diameter at rim seat

胎圈外侧切线与胎圈底部母线延长线交点处的圆周直径。

3.5.21 力车轮胎胎圈着合直径 bead diameter at rim seat of cycle

tyre

力车轮胎胎圈与轮辋着合点的圆周直径。

3.5.22 实心轮胎基部宽度 solid tyre base width

实心轮胎加强层基部的宽度。

3.5.23 内胎平叠断面宽 flat width of inner tube

内胎胎身平叠后的断面宽度。

3.5.24 内胎平叠外周长 flat overall girth of inner tube

内胎胎身平叠后的最外圆周长度。

3.5.25 内胎厚度 tube thickness

内胎胎身上按规定测量点的平均厚度。

3.5.26 内胎重量 tube weight

内胎所用胶料的总重量,不包括气门嘴、气门嘴帽等非橡胶部件。

3.5.27 垫带最小展平宽度 minimum width of flatting flap

垫带展平后的最小宽度。

3.5.28 垫带中部厚度 centre thickness of flap

垫带断面中心部位的厚度。

3.5.29 垫带边缘厚度 edge thickness of flap

垫带两边缘的厚度。

3.5.30 航空轮胎自由断面高 free section height of aircraft tyre

航空轮胎按规定充气后,在无负荷状态下,从轮缘顶点到胎面支撑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5.31 胎肩直径 shoulder diameter

航空轮胎按规定充气后,两胎肩之间的径向距离。

3.5.32 胎肩宽度 shoulder width

航空轮胎按规定充气后,两胎肩之间的轴向距离。

3.6 轮胎负荷下的尺寸和参数术语

3.6.1 静负荷半径 static loaded radius

轮胎在静止状态下受法向负荷作用后,从轮轴中心到支撑平面的垂直距离。。

3.6.2 动负荷半径 dynamic loaded radius

轮胎在负荷行驶中,当倾角为零度时,从轮轴中心到支撑平面的垂直距离。

3.6.3 下沉量 deflection

轮胎按规定充气后,在静负荷作用下,断面高度的减量。

3.6.4 下沉率 deflection ratio

轮胎下沉量与断面高度的比率。

3.6.5 负荷下断面宽度 loaded section width

轮胎按规定充气后,在法向负荷作用下的断面宽度。

3.6.6 滚动周长 rolling circumference

在规定的条件下,轮胎在刚性表面上每滚动一周所行驶的最长距离。

3.6.7 滚动半径 rolling radius

轮胎滚动周长除以2π所得的数值。

3.6.8 帘线强度安全倍数 safety factor of cord strength

帘线扯断力与轮胎在规定充气压力条件下单根帘线所受最大张力的比值。

3.6.9 航空轮胎下沉率 deflection ratio of aircraft tyre

航空轮胎下沉量与自由断面高的比率。

3.6.10 全压缩 full compression

航空轮胎按规定充气后,对其施加垂直负荷,轮缘顶部胎侧部位的胎里与对应部位胎里相接触但并未发生挤压时的压缩状态。

3.6.11 全压缩下沉量 full cornpressed deflection

航空轮胎被压缩到全压缩状态时断面高的减量。

3.6.12 尺寸增长系数 dimensiona1 growth factor

航空轮胎使用胀大后的最大充气尺寸与新轮胎最大充气尺寸的比值。

3.6.13 断面高增长系数 section height growth factor

航空轮胎使用胀大后的最大充气断面高与新轮胎最大充气断面高的比值。

3.6.14 断面宽增长系数 section width growth factor

航空轮胎使用胀大后的最大充气断面宽与新轮胎最大充气断面宽的比值。

3.7 工艺术语

3.7.1 终炼 final mixing

胶料与所有的配合剂最终混炼的工艺过程。

3.7.2 施工标准表 specification

表示轮胎半制品各部件加工的几何形状、尺寸、重量以及组合位置的图形和表格。

3.7.3 压延 calendering

用光滑表面辊筒的压延机,将胶料制成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均匀薄胶片,或将胶料覆盖在骨架材料表面的工艺过程。

3.7.4 压型 profilling

用辊筒压延机,将胶料压制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部件的工艺过程。

3.7.5 复合挤出 multiple extruslon

用复合挤出机,将多种胶料进行挤出,形成一个整体部件的工艺过程。

3.7.6 热喂料挤出 hot-feed extrusion

胶料预先经过热炼,再用挤出机进行挤出的工艺过程。

3.7.7 冷喂料挤出 cold-feed extrusion

在常温条件下,胶料不经过热炼,用冷喂料挤出机进行挤出的工艺过程。

3.7.8 裁断 cutting

按规定的尺寸和角度裁切成部件的工艺过程。

3.7.9 贴合 pocking

将裁断后的帘布、胶片组合成帘布筒形的工艺过程。

3.7.10 铜丝圈缠绕 wire wounding

钢丝经过覆胶和缠绕排列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钢丝圈的工艺过程。

3.7.11 成型 building

按施工标准表将具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各部件,组合成胎胚的工艺过程。

3.7.12 定型 shapping

使胎胚形状接近外胎或内胎成品形状的工艺过程。

3.7.13 预硫化 precure

为保持半制品形状或加快硫化过程,预先对塑性胶料进行一定程度的硫化的工艺过程。

3.7.14 后充气 post inf1ation

在硫化结束后,将外胎立即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工艺过

程。

3.7.15 修整 refinish

将硫化后的成品进行必要的修饰和涂饰等工艺过程。

3.7.16 修补 modify

将有轻微外观缺陷的成品用胶料进行修理的工艺过程。

3.8 轮胎使用条件术语

3.8.1 最大使用总宽度 maximum overall width in service

轮胎经使用后,所允许胀大的总宽度。

3.8.2 最大使用外直径 maximum overall diameter in service

轮胎经使用后,所允许胀大的最大外直径。

3.8.3 最小双胎间距 minimum dual spacing

双胎并装时,两轮胎冠部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

3.8.4 单胎负荷 single load

在规定气压下,单胎使用时的对应负荷。

3.8.5 双胎负荷 dual load

在规定气压下,双胎并装使用时,每一轮胎的对应负荷。

3.8.6 负荷指数 load index

轮胎在标准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速度符合标明的速度行驶时,所能承受最大负荷的数字代号。

3.8.7 额定负荷 load rating

标准规定的不同气压的对应负荷,包括最大负荷。

3.8.8 最大负荷 maximum load

轮胎在允许额定气压下的最大负荷。

3.8.9 充气内压 inflation pressure

轮胎在使用环境温度下,按标准充入气(液)体的压力,不包括轮胎在使用中所增大的内压。

3.8.10 最高速度 maximum speed

按标准规定的使用条件,允许轮胎行驶的极限速度。

3.8.11 气压调整 adjustment of inflation pressure

轮胎在使用或试验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充气内压的调整。

3.8.12 漏气 air leak

轮胎充气后,内压逐渐降低现象。

3.8.13 花纹磨平轮胎 worn-out tyre

胎面花纹凸起部分磨损到胎面磨耗标志的轮胎。

3.8.14 花纹磨光轮胎 bald tyre

胎面花纹凸起部分磨损到花纹沟底部的轮胎。

3.8.15 胎面再刻花 tread regrooving

有“可再刻花”标志的轮胎,当胎面磨损到规定深度时,在胎面上再刻深花纹或修正花纹形状的工艺。

3.8.16 爆破 bolw out

轮胎局部胀裂损坏的现象。

3.8.17 冲击内裂 bruise break

轮胎在行驶中,由于冲撞异物,而造成胎里裂口。

3.8.18 起鼓 bulge

轮胎经使用,胎侧或胎肩,胶与胶,胶与帘布,帘布与帘布之间的粘着局部脱开现象。

3.8.19 磨胎圈 chafing bead

轮胎经使用,胎圈接触轮缘部位被磨损的现象。

3.8.20 掉块 chipping

在轮胎使用中,由于异物的碰撞、切割而掉下胶块的现象。

3.8.21 崩花 chunking

轮胎使用中,由于异物的碰撞、切割使花纹块或花纹条局部掉的现象。

3.8.22 蠕动(轮胎在轮辋上)creep(of tyre on rim)

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轮辋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

3.8.23 切割 cut (ting)

轮胎使用中,被尖锐物划伤,有明显豁开的现象。

3.8.24 泄气 deflation

轮胎内压较快降低的现象。

3.8.25 缺气报警装置 deflation alarm

用于警告车辆驾驶员轮胎缺气的电子显示与蜂鸣装置。

3.8.26 花纹沟裂口 groove cracking

轮胎花纹沟底部胶裂开。

3.8.27 胎圈底部磨损 bead flat wear

轮胎经使用后,胎踵和胎趾之间被磨损的现象。

3.8.28 路台擦伤 kerbing damage

车辆行驶不当,过于贴近马路边缘,造成轮胎擦伤的现象。

(路牙损伤)

3.8.29 帘线松散 loose cards

轮胎破损后,出现帘线与胶脱开的现象。

3.8.30 胎面脱层 loose tread

轮胎使用中出现的胎面与胎身脱开的现象。

3.8.31 防滑 non skid

车辆在行驶时,轮胎具有的防止打滑的性能。

3.8.32 超压 overinflation

轮胎内压超过额定植。

3.8.33 尺寸超标准 oversizing

轮胎外缘尺寸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

3.8.34 帘布层破裂 ply break

轮胎使用后,帘布层局部断裂现象。

3.8.35 刺穿puncture

轮胎在行驶中,被尖锐物扎穿。

3.8.36 刺穿报警装置 puncture alarm

轮胎被扎穿后,由于急速泄气,用以警告车辆驾驶员的电子显示与蜂鸣装置。

3.8.37 径向裂口 radial cracking

轮胎经使用后,胎侧胶、胎肩胶或帘布局部出现的径向方向的裂口。

3.8.38 周向裂口 circumferenitial cracking

轮胎经使用后,胎侧胶、胎肩胶或胎里局部出现的周向方向的裂口。

3.8.39 剩余胎面花纹深 remaining tread depth

轮胎行驶一定时期后,胎面花纹尚余的深度。

3.8.40 无气行驶 running flat

轮胎无气压条件下行驶。

3.8.41 摆振 shimmy

轮胎沿垂直于地面轴线方向的横摆运动。

(发飘)

3.8.42 空转 spinning

轮胎在转动时的位移等于零。

3.8.43 轮胎换位 tyre rotation

按车辆保养规定,对装配在同一车辆上的轮胎作调换安装位置的操作。

3.8.44 允许间隙(航空轮胎)chearance al1owance(aircraft tyre)

使用后胀大的轮胎,其最大外缘尺寸与飞机相邻部件之间允许的最小距离。

3.8.45 横向间隙(航空轮胎)latera1 clearance(aircraft tyre)

使用后胀大的轮胎,其断面最宽处与飞机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

3.8.46 径向间隙(航空轮胎)radia1 clearance (aircraft tyre)

使用后胀大的轮胎、其断面最高处与飞机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

3.8.47 轮胎并装(航空轮胎)twin tyres(aircraft tyre)

轮胎按轴向并列安装于同一轮轴上。

3.8.48 轮胎串装(航空轮胎)tyres in tandem (aircraft tyre)

轮胎按径向前后排列安装于同一起落架上。

3.9 轮胎外观缺陷术语

3.9.1 脱层 separation

外胎各布层、胶层或部件之间的粘着面,局部脱开的现象。

3.9.2 裂口 cracking

外胎内外表面以及内胎、垫带的表面局部裂开的现象。

3.9.3 缺胶 shortage

外胎、内胎、垫带表面局部胶量不足而出现的凹陷现象。

3.9.4 重皮repeat skin

外胎、内胎、垫带表面的胶层局部重叠分层的现象。

3.9.5 海绵状 sporigy

外胎、内胎、垫带的内部产生的微小气孔群。

3.9.6 气泡 blister

外胎、内胎和垫带内部产生局部鼓泡的现象。

3.9.7 出沟 channelling

外胎、内胎和垫带表面出现不应有的局部沟痕。

3.9.8 表面不平 surface roughness

外胎、内胎、垫带表面局部粗糙和出现不应有的凹凸痕迹。

3.9.9 接头裂开 open splice

外胎各部位接头处以及内胎、垫带的接头裂开的现象;

3.9.10 接头起棱 splice ridge

外胎各部位接头处以及内胎、垫带接头处凸起的现象。

3.9.11 模缝错位 step

外胎、内胎、垫带模型结合处错位,出现高低不平的台阶现象。

3.9.12 杂物 foreign matter

外胎、内胎、垫带内部夹有非设计制造该部件原材料的外来杂质。

3.9.13 杂物印痕 stamping of foreign matter

外胎、内胎、垫带表面杂物压痕。

3.9.14 表面损伤 surface damage

外胎、内胎、垫带、气门嘴表面的机械或其他损伤。

3.9.15 胶边 flashing

胎面花纹和模缝处的流失胶边。

(毛边)

3.9.16 胎冠帘布胶边 crown cord flashing

带有帘布的胎冠胶边。

3.9.17 崩花 chunking

胎面花纹块(条)崩裂或掉块的现象。

3.9.18 花纹棱角呈圆形 rounded pattern

胎面花纹块(条)的棱角不饱满,呈圆角的现象。

3.9.19 花纹错位 pattern dislocation

胎面花纹周向位移,偏离设计位置的现象。

3.9.20 模口错位 mold edge misalignment

胎冠中心线两侧的胎面胶表面有高低不平的现象。

3.9.21 胎里凹凸不平 roughness on tyre cavity

胎里表面局部高低不平的现象。

(胎里不平、胎里出沟)

3.9.22 胎里帘线起褶 wrinkled cords in tyre cavity

胎里帘线局部起褶棱的现象。

3.9.23 帘线弯曲 crooked cords

胎里帘线局部弯曲呈波浪形的现象。

3.9.24 帘线裂缝 splited cords

胎里帘线局部裂开的现象。

3.9.25 帘线断裂 cords break

局部帘线断裂的现象。

3.9.26 胎圈包布打褶、翘起或破损 wrinkled buckled or 胎圈包布局部呈褶皱、脱开或破裂的现象。

3.9.27 胎圈露线 exposed cord in bead

胎圈表面露出或突出帘线的现象。

3.9.28 胎圈变形 bead deformation

胎圈部位发生变形或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子口变形,胎圈凹凸不平)

3.9.29 胎圈宽窄不一 uneven bead width

胎圈宽度不一致的现象。

3.9.30 胎趾圆角 rounded bead toe

胎趾端部呈圆形的现象。

3.9.31 胎圈出边 bead edge

胎圈包布或胎趾胶、帘布被挤出的现象。

3.9.32 钢丝圈上抽 draw up bead ring

钢丝圈向胎侧部位上移的现象。

torn chafer

3.9.33 钢丝圈断裂 bead ring fracture

钢丝圈或钢丝断裂现象。

3.9.34 内胎褶子 wrinkling inner tube

内胎折叠起皱纹的现象,包括死褶子和活褶子。

3.9.35 内胎胀大 grown inner tube

内胎充气后胎身局部胀大的现象。

3.9.36 内胎胎身局部薄 under thick of inner tube

内胎厚度局部低于标准规定的尺寸。

3.9.37 内胎接头裂纹 splice cracking of inner tube

内胎接头处裂开的细小纹路。

3.9.38 气门嘴孔位置不正 valve hole misalignment

内胎、垫带的气门嘴孔位置偏离设计尺寸的现象。

3.9.39 垫带带身不正 irregular flap

从中心线量起两侧宽度不等的现象。

3.9.40 垫带窄 narrow flap

垫带宽度小于标准规定的尺寸。

3.9.41 垫带豁边 torn flap

垫带边部被撕裂(掉)的现象。

3.9.42 标志不清 unclear marking

外胎、内胎和垫带上的轮胎标志和字迹模糊不清的现象。

3.10 轮胎翻新和修补术语

3.10.1 轮胎翻新术语

3.10.1.1 轮胎翻新 tyre retreading

花纹磨平或接近磨平而失去使用性能的旧轮胎,经翻修加工而使之重新具有使用价值的加工过程。

3.10.1.2 全翻新 remoulding

将一个胎圈到另一个胎圈之间的胶料除去,再更换全部外表面胶料的翻新方法。

3.10.1.3 顶翻新 top-capping

仅更换胎面胶的翻新方法。

3.10.1.4 肩翻新 reccqpping

更换胎面胶和胎肩胶的翻新方法。

3.10.1.5 花纹块翻新 relugging

更换局部胎面花纹块的方法。

3.10.1.6 翻新胎面刻花 retreaded grooving

在更换后的无花纹胎面上刻制花纹的工艺。

3.10.1.7 翻新轮胎 retreaded tyre

经翻新后能重新使用的轮胎。

3.10.1.8 翻新损坏 processing failure

在使用中产生的与翻新过程有关的损坏。

3.10.1.9 翻新胎面脱空 retread separation

翻新胎面与胎体打磨表面脱开的现象。

3.10.1.10 清洗 Clearing tyre

把旧胎内外的杂物清除干净的工艺。

3.10.1.11 损伤切割 damage cut

对轮胎损坏部分用刀具进行切割清除的工艺。

3.10.1.12 打磨 buffing

把欲粘接面处理为粗糙表面的工艺;

3.10.1.13 翻新胎面胶 camelback

用于外胎翻新的胎面胶。

3.10.1.14 绕贴胎面 orbitread

采用热胶条在胎体上绕贴出一定断面形状的胎面。

3.10.1.15 贴压胎面 stitching tread

将成型的胎面贴压在经打磨涂浆的胎体上。

3.10.1.16 喷浆 cement spraying

将胶浆喷涂在经过打磨的外胎表面的工艺。

3.10.1.17 预硫化胎面翻新法 precured treading process

把预硫化胎面,粘贴在已打磨的胎体上,再经过第二次硫化的外胎翻新方法。

3.10.1.18 预硫化胎面 precure tread

预先硫化的翻新胎面胶条或胶环。

3.10.1.19 包封套 envelop

在预硫化胎面翻新工艺中,采用的一种特制环形密封胶套。

3.10.1.20 垫圈 spacer ring

为加宽翻胎硫化模具胎面宽度用的一种环圈。

3.10.2 轮胎修补术语

3.10.2.1 轮胎修补 tyre repair

消除外胎使用损伤或制造产品的外观缺陷的操作。

3.10.2.2 钉眼 fall hole

轮胎被尖锐物刺穿的直径小于6mm的孔洞。

3.10.2.3 穿洞尺寸 breakthrough size

指打磨好后洞口底部的尺寸。

3.10.2.4 洞口总长度 hole total length

修补的洞口的长度总和。

3.10.2.5 两洞间距 both hole clearance

指相邻两洞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3.10.2.6 修补轮胎 repaired tyre

经修补后能使用的轮胎。

3.10.2.7 修补胶 repair rubber

修补轮胎使用的未硫化胶料。

3.10.2.8 修补胶囊 repaired bag

修补轮胎时,能提供内压和传导热量的局部硫化一种枕圆形橡胶制品。

3.10.2.9 修补塞 repair plug

用于填塞外胎受伤孔洞的橡胶件。

3.10.2.10 修补垫 repair patch

用于增强轮胎损伤部位强度的橡胶垫或胶帘布垫。

3.11 轮胎性能及其测试术语

3.11.1 气压表 pressure gauge

测定轮胎内气压和环境大气压力差的检测器。

3.11.2 水飘 aquaplaning

汽车行驶在有水的路面上,当超过一定速度,方向盘会失去路感,甚至操纵完全失控的现象。

(水膜滑行)

3.11.3 平衡 balancing

轮胎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

3.11.4 不平衡 unbalance

轮胎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不等。

3.11.5 平衡试验 balance test

对轮胎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的试验。

3.11.6 静不平衡 static unbalance

轮胎主惯性轴线与原轴线平行位移的一种不平衡现象。

3.11.7 静平衡试验 static balance test

在平衡试验机上,采用离心力测定轮胎质量不平衡度的试验。

3.11.8 动不平衡 dynamic unbalance

轮胎主惯性轴线与原轴线既不平行,也不在重心相交的一种不平衡现象。

3.11.9 动平衡试验 dynamic balance test

在平衡试验机上,采用离心力和力偶双重方法测定轮胎不平衡度的试验。

3.11.10 平衡补片 balance patch

为平衡轮胎的不平衡量,在轮胎轻点处添加的相应重量的胶片。

3.11.11 平衡配重 balance weight

对不平衡的轮胎和车轮总成,在其轻点部位的轮辋上配以相应重量的平衡块。

3.11.12 脱圈 unseating

无内胎轮胎的胎圈脱离胎圈座。

3.11.13 脱圈试验 bead unseating test

按规定试验条件,测定无内胎轮胎从轮辋胎圈座上被压脱所需的力值。

3.11.14 强度试验 strength test

按规定条件,测定胎冠中心部位抗压能力的试验。

3.11.15 水压试验 hydrostatic test

在水压作用下,测定轮胎强度的试验。

3.11.16爆破压力 burst pressure

在水压作用下,引起轮胎爆破时的压力。

3.11.17 静负荷试验 static loaded test

在轮胎试验机上,按规定的内压和相应负荷,测定轮胎静半径、断面宽度等的试验。

3.11.18 接地面积 contact area

轮胎在规定内压及相对应的静负荷下,胎面花纹块在硬质平面上压印的面积。

3.11.19 印痕面积 projected area

轮胎在规定内压及相对应的静负荷下,胎面行驶面压在硬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3.11.20 胎面接地长度 tread contact length

在额定负荷和气压下,轮胎胎面花纹和一刚性平面相接触,其接地面的长度。

3.11.21 胎面接地宽度 tread contact width

在额定负荷和气压下,轮胎胎面花纹和一刚性平面相接触,其接地面的宽度。

3.11.22 接地系数 coefficient of contact

印痕面积长轴与短轴的比值,即接地系数=印痕长轴/印痕短轴

3.11.23 胎圈密合压力 bead seating pressure

轮胎装在标准轮辋上,向轮胎充气,胎踵与轮缘接触时,轮胎的充气内压。

3.11.24 浮度性能 floatation

轮胎行驶在软地面上防止沉陷的性能。

3.11.25 胎面花纹深度计 tread depth gauge

一种测定轮胎胎面花纹深度的杆式量具。

3.11.26 侧向稳定性 lateral stability

轮胎具有受到侧向力干扰,保持稳定的性能。

3.11.2 7磨耗 wear

轮胎在行驶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引起胎面花纹被磨损的现象。

3.11.28 单位磨耗里程 unit wear

胎面花纹深度每磨去1mm所行驶的里程数(km)。

3.11.29 累计平均磨耗里程 accumulation wear average

轮胎行驶的总里程(km),除以被磨耗了的胎面花纹深度(mm)。

3.11.30 等距磨耗 equal distance wear

对比轮胎在同一使用条件下,相等行驶里程的磨耗。

3.11.31 均匀磨耗 even wear

轮胎经使用,胎面各部位的磨损程度均匀一致。

3.11.32 偏磨 eccentric wear

轮胎使用后,胎面各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均匀一致。

(偏磨耗)

3.11.33 抗切割性 shearing resistance

轮胎在行驶中,具有抵抗锐物切割的能力。

3.11.34 抗刺扎性 puncture resistance

轮胎在行驶中,具有抵抗锐物刺扎的能力。

3.11.35 安全性能 safety performance

轮胎在标准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行驶,不破损,不影响驾驶操纵的性能。

3.11.36 气密性 air-tightness

外胎气密层和内胎的耐透气性能。

3.11.37 气密性试验 leak test

测定外胎气密层和内胎耐透气性的试验。

3.11.38 耐久性试验 endurance test

在转鼓试验机上,按规定试验条件,考验轮胎耐疲劳生热性能的试验。

3.11.39 屈挠断裂 flex break

轮胎经使用后胶层或帘布层局部断裂的现象。

3.11.40 滚动阻力 rolling resistance

轮胎行驶单位距离的能量损失。

3.11.41 滚动阻力试验 rolling resistance test

用于测定轮胎滚动单位距离能量损失的试验。

3.11,42 均匀性试验uniformity test

按规定试验条件,在恒定半径下转动,测出力和力的变量。

3.11.43 径向力 radial force

承受载荷的轮胎,在恒定半径下转动,所产生径向方向的力。

3.11.44 径向力变量 radial force variation(RFV)

承受载荷的轮胎,在恒定半径下转动,所产生的径向力的波峰与波谷之差。

(径向力变动)

3.11.45 侧向力 lateral force

承受载荷的轮胎,在恒定半径下转动,所产生的与车轮旋转轴平行方向的力。

3.11.46 侧向力变量 lateral force variation(LFV)

承受载荷的轮胎,在恒定半径下转动,所产生侧向力的波峰与波谷之差。

(侧向力变动)

3.11.47 纵向力 tractive force

承受载荷的轮胎,在恒定半径下转动,所产生与车轮旋转前进方向相一致的力。

3.11.48 侧向力偏移 lateral forcc deviation(LFD)

侧向力变量的积分平均值。

(角度效应,转向层效应)

3.11.49 尺寸偏差试验 run-out test

轮胎装在标准轮辋上,充以规定气压在固定旋转轴上转动一周,测定尺寸偏差的试验。

(偏心试验,跑偏试验)

3.11.50 径向尺寸偏差 radial run-out

以轮胎的固定轴线为基准,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间的差值。

3.11.51 侧向尺寸偏差 lateral run-out

轮胎胎侧与垂直于固定轴线的中心平面之间最大与最小尺寸之间的差值。

3.11.52 抗滑性能 Skid resistant

轮胎胎面花纹能使汽车在泥泞路面、爬坡、雨雪气候等条件下运行的性能。

3.11.53 无损检验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用X射线、全息照相、超声波和红外线等对轮胎内部缺陷进行检验。

3.11.54 高速性能试验 high speed Performance test

在高速转鼓试验机上,按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考核轮胎的高速性能试验。

3.11.55 驻波 standing wave

轮胎高速行驶时,因胎体变形频率增加而产生的离地周向近似停滞的波浪形变形。

3.11.56 临界速度 critical speed

轮胎在高速试验或行驶中,出现驻波时的速度。

3.11.57 轮胎噪声 tyre noise

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形成“泵气效应”和其他原因而发出的声音。

3.11.58 侧抗尖叫声 cornering squeal

具有侧向偏离角的轮胎,滚动时,轮胎与路面问发生的噪声。

3.11.59 牵引尖叫声 tractive squLlal

车辆驱动或制动而使轮胎发生滑移时,轮胎和路面间发出的噪声。

3.11.60 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 tyre force and moments

轮胎在滚动时发生的所有力和力矩,如径向力、侧向力、纵向力、回正力矩、

滚动阻力矩和翻转力矩等。

3.11.61 轮胎X射线检验 tyre X-ray inspection

利用X射线检验轮胎内部缺陷。

3.11.62 轮胎全息照相检验 tyre holographic analyzer

利用激光全息照相光干涉技术检验轮胎的内部缺陷。

3.11.63 动态模拟试验 dynamic simulation test

通过调整动态试验条件,模拟航空轮胎的实际使用状态,以此考核轮胎整体性能的试验。

3.11.64 能量吸收试验 kinetic energy test

通过调整动态试验条件,使航空轮胎吸收规定数量的试验机动能,以此考核轮胎整体性能的试验。

3.11.65 滑行试验 taxi test

航空轮胎在一定负荷下,在飞轮上以规定的低速度匀速滚动和一定距离和次数的试验。

3.11.66 滑行距离 taxi distance

航空轮胎每一次滑行试验在飞轮上匀速滚动的距离。

3.11.67 滑行速度 taxi speed

滑行试验中,航空轮胎在飞轮上的滚动线速度。

3.11.68 起飞试验 takeoff test

航空轮胎在飞轮上按规定的负荷-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加速滚动,模拟飞机起飞过程的试验。

3.11.69 着陆试验 landing test

航空轮胎在飞轮上按规定的负荷-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减速滚动。模拟飞机着陆过程的试验。

3.11.70 起飞速度 takeoff speed

起飞试验中,航空轮胎离开飞轮瞬间飞轮的线速度。

3.11.71 着陆速度 landing speed

着陆试验中,航空轮胎接触飞轮瞬间飞轮的线速度。

3.11.72 起飞负荷 takeoff load

起飞试验中,飞轮开始加速时施加在轮胎上的径向负荷。

3.11.73 着陆负荷 landing load

着陆试验中,飞轮停止转动时施加在轮胎上的径向负荷。

3.11.74 倾斜试验 tilt test

航空轮胎轴线与飞轮轴线的延长线相交成-定角度的起飞、着陆或滑行试验。

3.11.75 偏航试验 yawing test

航空轮胎中心平面与飞轮表面中心线,在切点处形成一定角度时的起飞、着陆或滑行试验。

3.11.76 滑出 takeoff taxi

起飞试验之前的滑行过程。

3.11.77 滑入 landing taxi

着陆试验之后的滑行过程。

3.11.78 平衡标志 balance marking

胎侧上表示航空轮胎轻点部位胎侧上的红色圆点。

轮胎花纹

轮胎花纹不仅是轮胎外观漂亮与否的决定因素,而且更关系到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轮胎的

牵引、制动、转弯、排水及噪音等性能。它主要由花纹沟、花纹块及节距等构成。

随着轮胎发展的百余年的历史,现已存在难以计数的花纹形状,但是大体上可以分 成如下几大类。

条形花纹 : 花纹沟方向与圆周方向一致

优点 : 低滚动阻力,不易侧滑,可以提供良好的操纵稳定 性能,由于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低,可以显示良好的高速性能,低噪音,提供良好的驾乘舒适感。

缺点 : 较差的制动性能和湿地稳定性能,而且在负荷下容 易出现开裂现象。

用途 : 良好路面,货车及巴士前轮。

羊角花纹 : 花纹沟方向与圆周方向垂直

优点 : 良好的制动及操纵性能,良好的牵引性能。

缺点 : 高速行驶时的噪音较大,由于滚动阻力大的原因, 不适合于进行高速行驶。

用途 : 行驶于较差路面的自卸车,工业车辆以及巴士后轮。

复合花纹 : 综合条形及羊角花纹的特点

优点 : 胎面中央的条形花纹,提供了良好的操纵性能并防 止侧滑。

胎面肩部的羊角花纹,提供了良好的牵引性能和制 动性能。

用途 : 适用于各种包装及非包装路面,主要装在货车及巴 士的前后轮。

块状花纹 : 花纹沟之间都相互连接,呈独立的花纹块结构

优点 : 优越的制动及操纵性能,雪地及湿路上优越的操控 及稳定性能,雨天时良好的排水性能。

缺点 : 独立的花纹块结构,耐磨性能较差。

用途 : 轿车用全天候及雪地轮胎,商用车后轮。

不对称花纹 : 胎面左右两侧花纹形状不同

优点 : 由于其增大了转弯时外侧花纹的着地压力,极大地 提高了高速转弯性能,并补足了外侧花纹的耐磨性能。

缺点 : 必须注意轮胎的正确安装方向。

用途 : 竞技用车及高性能车辆。

单导向花纹 : 花纹沟之间都相互连接,呈独立的花纹块结构

优点 : 卓越的制动性能,极佳的排水性能,雨天优秀的稳 定性能,适合于高速行驶。

缺点 : 轮胎的安装位置必须要与行驶方向相同。

用途 : 高速轿车用轮胎。

汽车依靠轮胎支承在路面上,而直接与路面接触的却是轮胎花纹。轮胎不仅承载、滚动,而且通过其花纹块与路面产生的磨擦力,成为汽车驱动、制动和转向的动力之源。

下面就轮胎花纹的作用以及影响花纹作用的因素等做一分析。

一、轮胎花纹的作用

简言之,轮胎花纹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胎面与路面间的磨擦力,以防止车轮打滑,这与鞋底花纹的作用如出一辙。轮胎花纹提高了胎面接地弹性,在胎面和路面间切向力(如驱动力、制动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花纹块能产生较大的切向弹性变形。切向力增加,切向变形随之增大,接触面的“磨擦作用”也就随之增强,进而抑制了胎面与路面打滑或打滑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无花纹(光胎面)轮胎易打滑的弊病,使得与轮胎和路面间磨擦性能有关的汽车性能——动力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和行驶安全性的正常发挥有了可靠的保障。有研究表明,产生胎面和路面间磨擦力的因素还包括有这两面间的粘着作用,分子引力作用以及路面小尺雨微凸体对胎面貌一新微切削作用等,但是,起主要作用的仍是花纹块的弹性变形。

二、影响花纹作用的因素影响花纹作用的因素较多,但起主要作用并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因素是花纹型式和花纹深度。

1.花纹型式的影响

轮胎花纹型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普通花纹、越野花纹和混合花纹。

(1)普通花纹

普通花纹适合于在硬路面上使用。它分为纵向花纹、横向花纹和纵横兼有花纹。

a)纵向花纹

纵向花纹的共同特点是胎面纵向连续,横向断开(图1a),因而胎面纵向刚度大,而横向刚度小,轮胎抗滑能力叶现出横强而纵弱。这种花纹轮胎的滚动阻力较小,散热性能好,但花纹沟槽易嵌入碎石子儿。综合起来看,这种型式花纹适合在比较清洁、良好的硬路面上行驶。例如,轿车、轻型和微型货车等多选择这种花纹。

b)横向花纹横向花纹共同特点是胎面横向连续,纵向断开(图1b),因而胎面横

向刚度大,而纵向刚度小。故轮胎抗滑能力呈现出纵强而横弱,汽车以较高速度转向时,容易侧滑;轮胎滚动阻力也比较大,胎面磨损比较严重。这种型式花纹适合于在一般硬路面上、牵引力比较大的中型或重型货车使用。

c)纵横兼有花纹

这种花纹介于纵向花纹和横向花纹之间(图1c)。在胎面中部一般具有曲折形的纵向花纹,而在接近胎肩的两边则制有横向花纹。这样一来,台面的纵横抗滑能力比较好。因此这种型式花纹的轮胎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泛,它既适用于不同的硬路面,也适宜和于轿车和货车。

(2)越野花纹

越野花纹的共同特点是花纹沟槽宽而深,花纹块接地面积比较小(约40%~60%)。在松软路面上行驶时,一部分土壤将嵌入花纹沟槽之中,必须将嵌入花纹沟槽的这一部分土壤剪切之后,轮胎才有可能出现打滑,因此,越进驻花纹的抓着力大。根测试,在泥泞路上,同一车型的车辆使用越野花纹轮肿的牵引力可达普通花纹的1.5倍。

越野花纹分为无向和有向花纹两种(如图2)。有向花纹使用时具有方向性。越野花纹轮胎适合于在崎岖不平的道路、松软土路和无路地区使用。由于花纹块的接触压力大,滚动阻力大,故不适合在良好硬路面上长时间行驶。否则,将加重轮胎磨损,增加燃油消耗,汽车行驶振动也比较厉害。

(3)混合花纹

混合花纹是普通花纹和越野花纹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花纹(如图3)。其特点是胎面中部具有方向各异或以纵向为主的窄花纹沟槽,而在两侧则以方向各异或以横向为主的宽花纹沟槽。这样的花纹搭配使混合花纹的综合性能好,适应能力强。它既适应于良好的硬路面,也适应于碎石路面、雪泥路面和松软路面,附着性能优于普通花纹,但耐磨性能稍逊。目前,一些货车和四轮驱动的乘用车多使用这种型式的花纹轮胎。

2.花纹深度的影响

花纹愈深,则花纹块接地弹性变形量愈大,由轮胎弹性迟滞损失形成的滚动阻力也将随之增加。较深的花纹不利于轮胎散热,使胎温上升加快,花纹根部因受力严惩而易撕裂、脱落等。花纹过浅不仅影响其贮水、排水能力,容易产生有害的“滑水现象”,而且使光胎面轮胎易打滑的弊端凸现出来,从而使前面提及的汽车性能变坏。

因此,花纹过深过浅都不好。面客观规律是使用中花纹将越变越小。为了确保花纹作用的有效性,世界各国都对轮胎花纹磨损极限制定了明确的法规(见表1)。并在轮胎胎肩沿圆周的若干等份处模刻轮胎磨耗极限警报标记“”或

(和)“TWI”英文标记(如图4)。当花纹块凸面磨损距离到花纹沟槽底部约1.6mm(1/16英寸)时,标记处的花纹已被磨平,故显露出窄横条状的光胎面,借此警示驾驶员,该轮胎已到了必须更换的时候了。

表1胎面花纹深度磨损极限(mm)

国家 轿车 货车、客车

美国 ≥1.6 ≥2.0

西欧 ≥1.0 ≥2.0

日本 ≥1.6 ≥3.2

中国 ≥1.6 ≥2.0

三、轮胎花纹使用注意事项

1.应根据车辆用途经常使用的路况和车速来选择比较合适的花纹轮胎。对于在一般硬路面上中速行驶的车辆,货车和客车等宜选用横向花纹或纵横兼有花纹轮胎;对于经常在高速公路及良好的硬路面上行驶的车辆宜选用散热性好、横向稳定怀强的纵向花纹和纵横兼有花纹轮胎。

2.随着车速的提高,胎面与路面间积水来不及排除便会在两面间形成水膜,将轮胎慢慢托起,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完全离开路面,使汽车完全丧失操纵性。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轮胎“滑水现象”。影响滑水临界速度的因素较多,但其中轮胎花纹型式和深信芭为主要因素之一。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轿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抗滑水轮胎(如图5)。这种花纹的主要特点是,在胎面中部设计出宽大的排水沟(主沟),在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较大的排水空间。在主沟两则有通往胎侧的侧沟,故排水距离短,排水效率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养活了轮胎在湿路面高速行驶可能产生的“滑水现象”,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花纹具有方向性,安装时切忌大意.

3.有向花纹轮胎的旋转方向通常用模压在胎侧的”箭头”,标记表示.如果按照箭头方向旋转,即”人字形”花纹尖端先着地,则称顺方向放置反之,则称反方向旋转.

抗滑水轮胎一律按顺方向放置提高排水效率,而反向放置则排水效率比非滑水轮胎的还要差。

越野有向花纹轮胎,若安装在驱动桥上,则应顺方向旋转,“人字形”花纹尖端像链子嵌入雪泥地,抓着能力强,而且嵌入花纹沟槽中的雪泥可从两侧被挤压出来,花纹具有自洁性;若安装在从动桥上的越野有向花纹轮胎,由于不输出牵引力,为减少滚动阻力和磨损起见,故应反方向旋转。

综上所知,轮胎花纹是提高汽车性能,确保行驶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正确选购、安装和使用轮胎花纹就显得非常重要。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4544728a135692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