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6: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检测6: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

章末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C.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

D.发展条件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 )

A.①处

C.③处

B.②处

D.④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4~5题。

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5.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与植被

C.地形与气候

B.水文与植被

D.地形与水文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6~7题。

6.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C.大豆

B.小麦

D.高粱

7.“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C.西南风

B.东北风

D.西北风

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8~10题。

8.下列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9.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②③

10.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

C.地形

B.水源

D.土壤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三枚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

12.三民居特点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根据下图,回答13~14题。

13.甲乙两地比较,其共同点表现为( )

A.纬度较高,年温差大,年降水量稀少

B.地势低平,河流航运价值都比较高

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在世界人口分布中都属较稠密地区

14.甲乙两地均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区。有关两地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常年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

B.乙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热条件好

C.甲地深居内陆,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D.乙地深受海洋影响,冬不冷夏不热,降水量大

日本株式会社久保田是日本最大的农机制造商,在我国成立了多家农机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下表是“久保田农机信息吧”统计的某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读表完成15~16题。

地区

山东

湖北

北京

吉林

收割开始时间

5月26日

5月18日

6月12日

7月13日

15.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C.地形

B.纬度

D.劳动力数量

16.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C.RS

B.GPS

D.数字地球

2015年3月13日,位于智利中部沿海的瓦尔帕莱索(33°02′S,71°38′W)附近森林发生火灾,火势在当天晚间失去控制,浓烟直冲云霄,周边大约4 500名民众紧急撤离。据此回答17~

18题。

17.此次火灾被烧毁的森林主要是( )

A.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18.用于监控森林受灾面积的监测系统还可用来( )

A.出行导航

B.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C.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

D.估测粮食产量

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据此完成19~20题。

19.“数字地球”的空间核心技术包括(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现代通信技术

A.①②③

C.①②④

20.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政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A.①②

C.①②③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

B.③④

D.①②③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

特色农业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喀什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基塘农业

(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2014南京青奥会期间,GPS导航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出租车等其他社会车辆中。

材料二 2014年8月22日,福州市公安局摧毁一盗销电动车团伙,通过“车卫士”GPS轨迹追踪,共抓获26名嫌疑人。

材料三 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自驾游”越来越多,尽管人们对某地道路一点也不熟,但只要有车载导航系统,一切都迎刃而解;二是将目光投向人迹罕至地区,而这些地区极易使人迷失方向,遭遇危险,如果配有GPS接收机,安全就有了保障。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GPS应用的领域有________,除了这些,GPS还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PS对开车出行有什么作用?

(3)旅游行车途中有突发事件,GPS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芯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化给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答案精析

1.B 2.C 3.C [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对应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第3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与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B 5.C [第4题,地理界线P是秦岭—淮河一线,南侧主要种植水稻,以水田为主,北侧主要种植小麦,以旱田为主,原因是水热条件不同。第5题,图示Ⅰ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Ⅱ自然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自然区为青藏高寒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与气候条件。]

6.B 7.D [第6题,受降水和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第7题,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

8.B 9.D 10.A [由图示边界轮廓可判断该区域为我国新疆,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但北部阿尔泰山地区,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通过山口进入该区,降水较多,不属于干旱区;由于新疆地区面积辽阔,自然地域分异比较复杂,既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又有垂直地域分异,还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该区域最典型的特征是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宜长绒棉的生长。]

11.C 12.D [其分析思路如下:陕北——黄土高原——干旱、黄土直立——窑洞,云南——气候湿热——防潮、通风——吊脚竹楼,内蒙古——高原草场——游牧——蒙古包。]

13.D 14.B [第13题,甲地为欧洲西部,区域内有莱茵河等航运价值高的河流。乙地为山东半岛,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乙地没有航运价值高的河流。甲乙分属欧洲西部、中国,均为世界人口密集区域。选D。第14题,本题考查葡萄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甲地温差小是不利条件, 甲地受西风及地形影响,热量不足。而乙地是季风气候,光热条件较好。]

15.B 16.C [第15题,我国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是由于小麦成熟时间有早晚,这与四地的气温、热量有关,也就是说纬度位置影响了四地小麦收割时间。第16题,农业部门

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

17.C 18.D [第17题,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根据材料中纬度位置,火灾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第18题,监控森林受灾面积的监测系统主要是RS遥感系统,没有导航功能,A错。也不能进行规划、分析处理数据,B、C错。遥感可以估测粮食的产量,D对。]

19.A 20.D [第19题,数字地球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收集地理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第20题,数字地球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

21.(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

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

特色农业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喀什地区

绿洲农业

水资源不足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

(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且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22.(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方式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第(1)题,由图知,尼罗河中的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只有一条水道,且该河段有多处瀑布,鱼类无法逆流通过。第(2)题,尼罗河与维多利亚湖均位于热带,气温差异不大。尼罗河鲈鱼的生存环境主要的变化在于湖与河的差异,应从生存空间和饵料两方面分析

维多利亚湖的优势。第(3)题,可借用外来物种入侵的原理理解尼罗河鲈鱼对其他鱼类的影响;尼罗河鲈鱼的特点决定其捕捞方式与原生鱼类捕捞方式不同,其迅速繁殖,促进了专业捕捞业的发展,冲击了当地传统捕捞业。第(4)题,应从尼罗河鲈鱼本身的产量、经济效益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两个角度分析。

23.(1)交通、打击犯罪、旅游娱乐(救援)(任选两个)

军事、测量、救援(任选两个,救援不能重复)

(2)规划最佳路径;引导驾驶;随时掌握前方路况,提高效率;了解出行目的地停车的状况。

(3)确定突发事件的位置;为要赶赴突发事件现场的车辆、人员选择最佳路线,进行导航;有利于有关人员及时到达,处理、控制突发事件。

解析 第(1)题,注意结合材料,应用领域不能脱离材料所述范围。第(2)题,结合GPS在交通中的作用(如规划线路、导航、咨询等)回答。第(3)题,GPS的作用主要是定位和导航,旅游行车时最容易发生迷路、车辆损坏等事件,GPS可以帮助旅游人员确定位置及为救援人员提供导航。

24.(1)GPS。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和GIS GPS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1)题,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第(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只有通过GPS才能判读出海平面细微的变化。第(3)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03165356a127954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