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2023年7月20日发(作者:)

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3--2014年度第2学期)名题院班学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目:互联网模拟系:信息工程系级:号:计算机11K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赵惠兰设计周数:张长明1周成绩:日期:2014年6月13日《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一、目的与要求1.目的务书将网络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用于实际,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结合起来,使学习深化,培养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2.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题目以及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设计思路、网络拓扑图、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二、主要内容1.网络设备认知及基本配置操作(1)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结构。(2)完成以下实验,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方法,理解相关网络协议。12345678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基本操作;OSPF基本配置;RIPv2配置;静态路由配置;跨交换机实现VLAN;利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广域网协议的封装。2.互联网的模拟(1)结合实验环境,提出模拟网络互联需求,设计并完成组网,要求尽最大可能利用实验资源。12网络物理拓扑结构设计及IP地址分配;网络逻辑拓扑结构设计;(2)网络设备配置实现按步骤(1)所设计的网络拓扑进行设备连接并配置。配置内容包括路由选择协议OSPF配置,VLAN划分等,并进行测试。3.基于模拟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分析。在上面设计并实现的网络环境下,完成如下协议分析:1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帧格式分析;23TCP传输控制协议分析;FTP协议分析。三、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内容网络设备认知及配置操作模拟环境设计及网络设备配置基于模拟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分析验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完成时间第一天第二、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备注1234四、设计成果要求1.网络配置拓扑图准确,配置结果测试成功;2.网络协议分析准确;2.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五、考核方式考勤、验收和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6月9日实验一网络设备认知及基本配置操作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2、实验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3、实验步骤:(1)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2)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3)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4)配置接口状态(5)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6)保存配置4、实验结果:二、路由器的基本操作1、实验目的: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2、实验原理: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路由器的Console口管理路由器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路由器的网络接口,但特点是线缆特殊,需要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路由器时必须利用Console进行配置,使其支持telnet远程管理。3、实验步骤:路由器命令行的基本功能配置路由器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并查看接口配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4、实验结果:三、OSPF基本配置1、实验目的: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单区域。2、原理: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协议。OSPF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LSDB),然后路由器采用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OSPF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OSPF是以组播的形式进行链路状态的通告的。在大模型的网络环境中,OSPF支持区域的划分,将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划分区域时必须存在area0(骨干区域)。其他区域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或通过虚链路的方式连接。3、实验步骤:在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配置IP地址配置OSPF路由协议验证测试4、实验结果:四、RIPv2配置1、实验目的:理解RIP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掌握如何配置RIPv2。2、实验原理: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属于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RIPv1是以广播的形式进行路由信息的更新的;更新周期为30秒。RIPv2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RIPv2是以组播的形式进行路由信息的更新的,组播地址是224.0.0.9。RIPv2还支持基于端口的认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3、实验步骤:配置两台路由器的主机名、接口IP地址在两台路由器上启用RIPv2,但不关闭自动汇总查看路由表关闭自动路由汇总查看RIP配置信息,路由表测试网络连通性用debug命令观察路由器接收和发生路由更新的情况4、实验结果:五、静态路由配置1、实验目的: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配置静态路由2、实验原理: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的路由信息组成。路由表的产生方式一般有3种:(1)直连路由:给路由器接口配置一个IP地址,路由器自动产生本接口IP所在网段的路由信息。(2)静态路由:在拓扑结构简单的网络中,网管员通过手工的方式配置本路由器未知网段的路由信息,从而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连接。(3)动态路由协议学习产生的路由:在大规模的网络中,或网络拓扑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通过在路由器上运行动态路由协议,路由器之间互相自动学习产生路由信息。3、实验步骤:(1)配置路由器的名称、接口IP地址和时钟(2)配置静态路由(3)查看路由表和接口配置(4)测试网络连通性4、实验结果:六、跨交换机实现VLAN1、实验目的:掌握如何在交换机上划分基于端口的VLAN、如何给VLAN内添加端口,理解跨交换机之间VLAN的特点。2、实验原理: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内,进行逻辑的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VLAN最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互相直接访问,不同VLAN间的主机之间互相访问必须经由路由设备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内进行传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PortVlan是实现VLAN的方式之一,PortVlan是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Tag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外一种类型,主要用于实现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于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TagVlan遵循了IEEE802.1q协议的标准。在利用配置了Tagvlan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以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3、实验步骤:(1)配置两台交换机的主机名(2)在三层交换机上划分VLAN添加端口(3)在二层交换机上划分VLAN添加端口(4)设置交换机之间的链路为Trunk(5)查看VLAN和Trunk的配置(6)验证配置4、实验结果:七、利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1、实验目的:掌握如何路由器端口上划分子接口、封装Dot1Q(IEEE802.1Q)协议,实现VLAN间的路由。2、实验原理:在交换网络中,通过VLAN对一个物理网络进行了逻辑划分,不同的VLAN之间是无法直接访问的,必须通过三层的路由设备进行连接。一般利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互相访问。将路由器和交换机相连,使用IEEE802.1Q来启动一个路由器上的子接口成为干道模式,就可以利用路由器来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路由器可以从某一个VLAN接收数据包并且将这个数据包转发到另外的一个VLAN,要实施VLAN间的路由,必须在一个路由器的物理接口上启用子接口,也就是将以太网物理接口划分为多个逻辑的、可编址的接口,并配置成干道模式,每个VLAN对应一个这种接口,这样路由器就能够知道如何到达这些互联的VLAN。3、实验步骤:(1)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划分VLAN和添加端口、设置Trunk(2)在路由器上设置名称、划分子接口、配置IP地址(3)查看交换机的VLAN和Trunk配置(4)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5)测试网络连通性4、实验结果:八、广域网协议的封装1、实验目的:掌握广域网协议的封装类型和封装方法2、实验原理:常见广域网专线技术有,DDN专线、PSTN/ISDN专线、帧中继专线、X.25专线等。数据链路层提供各种专线技术的协议,主要有PPP、HDLC、X.25、Frame-relay以及ATM等。3、实验步骤:路由器基本配置封装HDLC封装PPP4、实验结果:实验二一、设计目的与要求互联网的模拟目的:将网络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用于实际,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结合起来,使学习深化,培养学生对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题目以及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应包括设计思路、网络拓扑图、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二、设计正文1、网络拓扑图1、说明:在交换机S2628-9-1(S2868G-I)上划分VLAN10与VLAN20并添加端口。在路由器RSR20-9-1(RSR20-14E)的接口ge0/1上划分两个子接口,配置ip地址两个路由RSR20-9-1(RSR20-14E)、RSR20-9-2(RSR20-14E)之间存在静态连接四台PC的IP分别为:PC51:191.168.80.5PC53:191.168.10.5本地连接1IP:PC51:192.168.1.91PC53:192.168.1.932、地址分配:路由器R1路由器R1S2端地址:191.168.60.1S3端地址:191.168.50.2PC52:192.168.1.92PC54:192.168.1.94PC52:191.168.90.10PC54:191.168.10.10路由器R1与路由器R2间的地址:191.168.20.2路由器R1与两层交换机1间接口ge0/1子接口10地址:191.168.80.2子接口20地址:191.168.90.2路由器R2路由器R2S2端地址:191.168.70.1S3端地址:191.168.30.1路由器R2与路由器R1间的地址:191.168.20.1路由器R2与两层交换机2间的地址:191.168.10.1PC1地址:191.168.80.5PC2地址:191.168.90.10PC3地址:191.168.10.5PC4地址:191.168.10.10VLAN10地址:191.168.80.2VLAN20地址:191.168.90.23、路由器的配置路由器R1的OSPF配置(代码):R1(config)#interfaceS2/0R1(config-if)#ipaddress191.168.60.1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S3/0R1(config-if)#ipaddress191.168.50.2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gi0/1R1(config-if)#noipaddressR1(config-if)#noshutdownR1(c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gi0/1.10R1(config-if)#encapsulationdot1Q10R1(config-if)#ipaddress191.168.80.2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ge0/1.20R1(config-if)#encapsulationdot1Q20网关:191.168.80.2网关:191.168.90.2网关:191.168.10.1网关:191.168.10.1R1(config-if)#ipaddress191.168.90.2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gi0/0R1(config-if)#ipaddress191.168.20.2255.255.255.0R1(config-if)#noshut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routerospfR1(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20.00.0.0.255area0R1(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50.00.0.0.255area0R1(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60.00.0.0.255area0R1(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80.00.0.0.255area0R1(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90.00.0.0.255area0R1(config-router)#end路由器R2的OSPF配置(代码):R2(config)#interfaceS2/0R2(config-if)#ipaddress191.168.70.1255.255.255.0R2(config-if)#noshutdownR2(config-if)#exitR2(config)#interfaceS3/0R2(config-if)#ipaddress191.168.30.1255.255.255.0R2(config-if)#noshutdownR2(config-if)#exitR2(config)#interfacegi0/1R2(config-if)#ipaddress191.168.20.1255.255.255.0R2(config-if)#noshutdownR2(config-if)#exitR2(config)#interfacegi0/0R2(config-if)#ipaddress191.168.10.1255.255.255.0R2(config-if)#noshutdownR2(config-if)#exitR2(config)#routerospfR2(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20.00.0.0.255area0R2(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30.00.0.0.255area0R2(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10.00.0.0.255area0R2(config-router)#network191.168.70.00.0.0.255area0R2(config-router)#end交换机S2628-9-1配置(代码):L2-SW(config)#vlan10L2-SW(config-vlan)#namexpcL2-SW(config-vlan)#vlan20L2-SW(config-vlan)#namehzL2-SW(config-vlan)#exitL2-SW(config)#interfacerangefa0/1L2-SW(config-if-range)#switchportmodeaccessL2-SW(config-if-range)#switchportaccessvlan10L2-SW(config-if-range)#exitL2-SW(config)#interfacerangefa0/3L2-SW(config-if-range)#switchportmodeaccessL2-SW(config-if-range)#switchportaccessvlan20L2-SW(config-if-range)#exitL2-SW(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2L2-SW(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L2-SW(config-if)#end三、各路由器的路由表和VLAN配置R1的路由表R2的路由表VLAN划分:跟踪路径:实验三基于模拟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分析一、实验内容:配置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或FTP服务器),通过抓包工具分别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捕获数据帧;分别从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及应用层对捕获到的数据帧进行分析,掌握数据传输过程。二、实验步骤从客户端抓的包从服务器端抓到的包1)如图,主机T3(192.168.4.100)先向目标主机T2(192.168.3.101)发送“[SYN]SEQ=3883111724”连接请求;2)目标主机T2向请求主机发回确认,并向主机T2发出自己的SYN包,如图“[SYN,ACK]SEQ=13282ACK=3883111725”;最后主机T2再向主机T3发回“[SYN]ACK=1328191528”。从客户端发往主机的包以128为生命周期。其源IP为192.168.92.10,目的IP为192.168.80.5。在传送过程中,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把该包的生命期减1,直至到达目的主机或者将生命期耗尽。该包携带的信息为客户端的源端口号6675,主机的目的端口号21,序列号3883111724和长度。TCP断开连接1)2)主机T1要终止连接,发送序列号为p的段,FIN置位,同时确认此前收到的段;主机T2收到主机A发送的段后,发送ACK段,确认号为p+1,同时关闭连接。同时主机B发送序列号为q的段,FIN置位,通知连接关闭。主机A收到主机B发送的段后,发送ACK段,确认号为q+1,同时关闭连接。实验总结:在本次试验中学到了很多实际的知识,首先是认识性实验,其中包括了下一步设计实验中所需要的基本操作,由于每个实验都有很详细的步骤,因此完成的非常顺利,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其中有些实验后面用不到,因此只做了基本的操作,只有路由器的配置、交换机的配置、ospf设置等几个做了详细的研究。其次是互联网的模拟,主要的部分在于拓扑图的设计和IP的分配上。由于开始认识不足,设计的拓扑非常的复杂,比如用三层交换机当成核心交换机后来设置VLAN,还有将路由器连接了三四个端口,由于这些错误导致进度很慢。在一步步尝试修改后,拓扑图变得较为简单可行,路由器通过使用串口来解决多端口问题。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则是在PC的IP分配上,由于开始没有认识到要按照拓扑图上对应的PC来分配地址,只是随机给四台电脑分配,所以连好拓扑分好IP配置好后,PC之间怎么也ping不通,而其他的都可以ping通,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意识到是PC的问题,以为是其他原因,因此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修改拓扑图,修改IP上,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请教老师才终于解决了问题。最后是抓包分析,这个实验我们做的很快,主要的重心还是在分析上面。以前只听说过抓包,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自己做实验,让我把那些死板的知识变的活跃了,非常珍惜这些让我们能够自己动手的机会。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细心指导与帮助,让我们的实验得以顺利完成。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89801767a28749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